近期流动性持续偏紧,10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大幅净回笼,同时特殊再融资债发行量大幅增加,存款类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再度上行,部分投资者担心,四季度万亿国债的增发会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从而导致资金面持续趋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四季度国债发行后市场对于未来降准降息的空间更有预期,倘若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持续较高,那么央行较有可能再度实施降准,并以此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角度看待银行流动性影响
24日晚,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近期银行流动性持续偏紧,10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大幅净回笼,当前银行体系超储对央行短期公开市场操作依赖程度大幅上升,银行对未来资金波动也会变得敏感,部分投资者担心本次国债的增发会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从而导致资金面持续趋紧。
目前,对于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市场意见不一。国金固收认为,定向发行期间,财政部将在一级市场向相关银行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特别国债,当日央行在二级市场通过现券买断方式购入,国债定向发行后银行流动性不发生变化。通过复盘2017年特别国债定向续发及2020年市场化发行时期资金面表现,发现国债定向发行对资金面影响较小。
“资金面收紧或主要源于市场预期及后续逆周期调节下增量稳增长政策出台预期增加,定向发行国债对于银行间流动性实际影响较小。”国金固收表示。
光大证券研报则指出,银行流动性可能会先紧后松。一般来说,政府债券密集发行初期银行体系流动性有可能会损耗较多,此后随着财政支出的扩大,流动性压力便会减小,甚至形成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净增加。
广发证券银行联席首席分析师王先爽认为,银行流动性紧张与否,最终要看是什么机构持有,如果作为特别国债由央行持有,那将对银行流动性利好,但如果由银行持有则会造成银行间紧张。
“虽然国债融资利好广义流动性,但如果最终持有机构为银行或资管,发行时会形成短期财政存款上收,将直接导致银行体系超储减少,即使最终财政存款下放,也会由于货币创造增加间接导致超储消耗,近期银行间资金面本身就偏紧,这种发行方式可能会增加银行间紧张程度,并间接提高政府债务融资成本。”
降准降息预期提升但需谨慎
四季度国债发行后市场对于未来降准降息的空间更有预期,未来是否会持续推出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强力复苏,对此市场期待上升。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仍然较多,货币政策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和必须要都存在。目前,国内经济加快恢复的迹象增多,多项经济指标回升,但恢复的态势并不十分稳固。四季度,应继续加大政策实施力度,继续推动政策利率下行,适度降低存款利率,压降银行资金成本,引导LPR下降5—10个基点,推动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巩固宏观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商业银行很有可能持有国债,而未来是否降准降息则要全面衡量。“此刻推出定向国债,部分原因在于地方资金周转能力在下降,四季度有将近7000亿元地方债将发行,中央财政出手缓解地方债务,最终很有可能由银行持有,但流动性方面会有配套举措。”他指出,在降准降息方面,一方面要考虑银行服务实体创造融资环境,一方面也要保障银行经营能力,缓解其息差压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也持同样观点,认为大幅降息需要做好各方面的考量,连续持续下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经验告诉我们,银行不良贷款暴露是滞后的,今后的一二年可能是银行业信贷违约风险暴露压力较大的阶段,不能忽视下调利率对银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虽然央行年内已经两次降准,但市场对降准的预期在增加,中信固收研报指出,在支持信贷增长和实体经济修复的目标下,央行有较大概率在四季度降准,也不排除降息操作。若宽货币取向得以验证,财政发力对债市的影响或将体现为利空出尽的逻辑,长债利率调整后将具备较强配置价值。
降准是否落地取决于未来流动性。光大证券研报指出,倘若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持续较高,那么央行较有可能再度实施降准,并以此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而且,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同比增速也有所下降,降准还具有节约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缓解其净息差和利润增长压力的作用。
(文章来源:财联社)
推荐阅读:
隔夜外盘:美股高开低走 纳指跌逾1% 国际原油大涨逾5%、金价涨超3%
广东餐协和美团外卖联合声明:达成共识 后者加大返佣比例至3%-6%
高通胀+高利率重压下 美国7万多亿元信用卡债务成“定时炸弹” 消费者陷入信贷噩梦